•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影库
  • >
  • 父辈的旗帜 (2006)

    父辈的旗帜
    获奖情况: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2007)/第3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2007)/第31届报知映画赏 (2006)
    简介 1945年2月,被喻为“太平洋的绞肉机”的硫磺岛战争结束。在战斗的第五天时,五名美军海军士兵、一名军医、一名随军记者一起“缔造”了一张英雄的照片,一张象征国家胜利的照片:他们将美国国旗插在了硫磺岛的制高点。 当照片登上美国各大报纸头条的时候,当时的六名英雄中的三人甚至还不及知道自己成为英雄而英勇牺牲了。幸存下来的其余三人战后却对那场战争只字不提,仿佛他们未曾参与那场战争。 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成为英雄 才走上战场,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战,当他们看到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时,他们觉得生命的意义也在一点点流失……©豆瓣
    • 四月物语
    • 四月物语
    • 2007年-04月
      5分
      伊斯特伍德就是个神!本片还包办了配乐。主人公按照原型样貌接近挑选的。闪回,三个人分别是理智、热情和感性。还有印第安民族的种族问题。美国政界和军方的虚伪。人们的麻木。真实的英雄。战争场面激烈,血腥,真实。没有更多刻画仇恨,说的只是战争本身,客观角度对人性的爱,战友亲人。舆论的投机性的讽刺。反战的主题。点面俱到,紧凑好看,内涵深刻。2006年的最佳影片之一。片尾是历史真实相片回顾,很珍贵。
    • 花儿果果
    • 花儿果果
    • 2011年-11月
      4分
      旗帜,英雄,都是根据需要制造出来的,真实的故事不精彩,但不该被埋没。老牛仔出口,得细品。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2010年-12月
      4分
      关于硫磺岛战役的又一个故事。We create heroes, because we need heroes。战争场景表现手法跟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差不多,这好像都成了美国战争大片的固定模式,但是很有用。可惜再没战场给男儿扬名立万,也庆幸目前没有战场让男儿血肉横飞。
    • 八月槎
    • 八月槎
    • 2007年-07月
      5分
      伊斯特伍德这个老渣皮,越老越炉火纯青,本片和《硫磺岛来信》堪称双壁!
    • 巴喆
    • 巴喆
    • 2012年-11月
      4分
      老爷子再次给了我感动和力量,不是因为他拍的有多血腥多英雄,而是因为他拍出了人性的真实。画面黑暗,场面弘大,战争画面相当真实,尤其是后半段的那段吉他小调背景配乐,非常令人动容。PS:只要有必要,英雄是可以虚构的,在某朝不知道有多少的伪造英雄故事。8
    • Lane
    • Lane
    • 2007年-12月
      3分
      071206 好像真能和硫磺岛家书back to back地看。。。但是主题有点混乱,历史的欺骗性?战争的虚伪性?战争的迷惘?友情?反英雄?总之好像没有家书立得稳
    • 天,我被盗号了
    • 天,我被盗号了
    • 2013年-03月
      5分
      《把父辈的旗帜》当成白左反战片的都是中二逼。在这帮逼的眼里,只要是战争片,不是宣传片就是反战片。高端深刻, 理性客观,无法直视。
    • 托尼·王大拿
    • 托尼·王大拿
    • 2013年-11月
      4分
      除了跳剪用的太多以至于打乱了全片的节奏,这片子还是不错的,也完全不是赤裸的主旋律:小光圈,低对比度调色,用极端的残酷来反衬一种普通人的平常,中间还穿插着讽刺与反思,东木头水准之作。
    • LipingTaBaBa
    • LipingTaBaBa
    • 2007年-11月
      2分
      蠢片子,我还以为是中央电视台投资的
    • 易
    • 2012年-11月
      5分
      关于战争的反思我们已经看了很多,但是这部影片依旧算是精彩,由于过于的尊重事实,已经把重点放在三个士兵对英雄的认识上,这部战争片并不精彩激烈,但是内在的分析却弥足精彩,《硫磺岛的来信》因为虚构,所以好看而人性,但是战争并无人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