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影库
  • >
  • 十二怒汉 (1957)

    获奖情况: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1958)/第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1957)
    简介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 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H enry Fonda 饰)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8号陪审员提出了 自己的“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豆瓣
    • 狄飞惊
    • 狄飞惊
    • 2011年-09月
      5分
      其意义不在于“无罪”的结果,而在于整个辩论过程,那是关于人类和世界的哲学大命题,借助12陪审团之辩,对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真相和怀疑,等级和尊严,意见和理解,理性和情绪,坚持和盲从,法律和良心,激情和冷静,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等命题,进行交流和探讨,那是火花四溅的碰撞,直指人心。
    • süden
    • süden
    • 2008年-12月
      4分
      情节展开的不错,但是戴维斯主张的部分都只是模棱两可的推测,实际上挨个求证这些东西之后,孩子有可能是凶手,也有可能不是。只是控方的初期工作没有做好,辩方的交叉质询没有做好,案子应该重新调查,而不是简单的判决无罪。 看到有人截屏引用这个十一年前短评做庸俗群众代表我很荣幸。 现在我要补充的话,会说,权利机关的失职是一回事,合理质疑没有毛病,但结局判决无罪是有毛病的。因为不管群众是盲从机构推测,还是盲从男主推测,都只是被碾压。文艺青年批评我追求真相庸俗,那么只要和机构观点相反就行,接受无罪结局才是公平和正义吗。
    • Q。
    • Q。
    • 2011年-07月
      5分
      “我们会来这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肩负着重责大任。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民主社会的优点。我们收到信,被通知要来这里,决定一个跟我们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没有罪,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我们都拿不到好处,也没有损失,那就是我们的国家能这么强大的原因。”精采!剧本、导演、演员个个出色
    • 一湄
    • 一湄
    • 2010年-11月
      5分
      偏见,合理的怀疑。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怀疑的能力。最后,当意见终于统一,每个人默默地穿上外套,离开,桌子上是刚刚一个半小时内发生的巨大震荡留下的痕迹,烟灰缸,纸团,凌乱的纸张,笔,还有那把刀。经过这些震荡后的十二个男人,不管之前是多么的抱着偏见不放,此刻都闪着光。这是人类进步的光芒。
    • 布尔费墨
    • 布尔费墨
    • 2010年-06月
      5分
      转最高人民法院学习
    • kissdemon
    • kissdemon
    • 2010年-04月
      5分
      知道这是一部牛片,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牛。
    • 安德烈大叔
    • 安德烈大叔
    • 2015年-05月
      5分
      辩论结束以后的镜头非常非常有趣,一群人各自散去消失在人群里,分分钟传递的是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自信与自豪,而中国的《十二公民》辩论结束以后,陪审团成员们都各自走向了自己的孩子,这看来是把民主交给未来了.....时隔60年
    • NullPointer
    • NullPointer
    • 2013年-07月
      5分
      投票不管用,意见领袖也没用,你得让每个人都说个够。然后明智的共识才会产生。
    • 艾小柯
    • 艾小柯
    • 2006年-06月
      5分
      精湛的表演,恰到好处的对话与矛盾设计。
    • 亚比煞
    • 亚比煞
    • 2010年-05月
      5分
      人是说谎者,人是连自己也会欺骗的说谎者。因为冷漠,成见,因为麻木,可笑的自尊,或者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去坚持一个谎言。一个没有理智的社会,往往同时也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社会。强烈推荐,精采绝伦。
    TOP